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尼西亞語(Bahasa Indonesia)是以廖內(nèi)方言為基礎(chǔ)的一種馬來語,是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。全世界約有1700萬到3000萬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他們的母語,還有大約1.4億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第二語言,能較熟練的讀和說印度尼西亞語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尼西亞的所有地區(qū)都通用印尼語,同時(shí)在荷蘭、菲律賓、沙特阿拉伯、新加坡和美國也有許多人使用印尼語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語言學(xué)分類中,印尼語屬于馬來-波利尼西亞語系。印尼語源自于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的馬來語,是該語言的一個(gè)地區(qū)性變種,同標(biāo)準(zhǔn)馬來語有超過80%的同源性。但是印尼文和馬來文的拼寫卻大不相同,這是由于印尼文拼寫系統(tǒng)由荷蘭人發(fā)明的,而馬來文拼寫系統(tǒng)則是由英國人開發(fā)的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來語和印尼語都使用拉丁字母,屬于單字節(jié)文字。同西歐語言相比較,印尼語的語法非常簡單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官方印尼語稱為巴哈薩(Bahasa,在印尼語里就是“語言”的意思)。在印度尼西亞的2.3億人口中,有超過300種方言。某些年長的印尼人能夠說一些荷蘭語,在商業(yè)、游覽和教育方面也通用英語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上,所謂「馬來語言」和「印尼語言」的區(qū)別,是基於政治上的原因,而不是基於語言學(xué)上的考慮。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,雖然有不少語匯不一定完全相同。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。比如說,對很多馬來人而言,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(Kelantanese)的發(fā)音。此外,印尼爪哇的馬來語(Javanese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lay),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匯,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,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(British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glish)和美式英語(American English)之間的差別。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,只是在書寫系統(tǒng)的拼音和語匯上有一些差異。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,是由於印尼語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借用了不少詞匯。比如說,馬來語中的「郵局(post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ffice)」是「pejabat pos」,但是印尼語中的「郵局」則是「kantor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os」,這是借用「kantoor」這個(gè)荷蘭語 --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荷蘭語中的「辦公室(office)」--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產(chǎn)生的詞匯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馬來語和印尼語在書寫系統(tǒng)上已經(jīng)幾乎獲得了統(tǒng)一,然而,由於某些歷史上的原因,這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匯還是有差異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|